“穩、準、狠” 5分鐘看完再電氣化所有重點
日期:2018-05-14 瀏覽次數: 6852
結論一:今后的能源體系當中,電力發電占主導地位!
線索1. 能源結構更加清潔低碳化
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從2016年的13.3% ,達到2020年的19%,2030年的25%,2050年的51%。
線索2. 能源生產環節將以電力為主導
非化石能源(水能、風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主要以發電為主。
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例不斷攀升,到2050年將超過80%(目前不到50%)。
在兩者共同推動下,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例不斷提升,2030年超過50%,2050年超過65%。
線索3. 能源終端消費環節電能持續增長
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2~4個百分點。到2030年能源消費到達峰值,增長趨緩。但是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升,2030年達到30%,2050年超過40%。2050年我國電力將在當前水平基礎上翻番。
線索4. 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
2030年新能源裝機比重由2017年的17%提高至30%,發電量比重由7%提高至16%。2050年,裝機比重達到52%,發電量比重達到34%。
集中式開發與分布式開發并舉,預計2030年“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比重將超過70%。
新能源發電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到2030年以后,新能源的裝機容量將在2030年附近,跟煤電的裝機容量重合,甚至要超過煤電;在電力消費方面,到2050年之前新能源的發電占比(發電量)將超過火電的發電量。
結論二:電力消費要想翻一番,電工裝備必須升級!
線索1. 柔性直流電網
其中一個案例是張北四端柔性直流電網,四端都在張北的風電站,每一個直流換流站都連接很多的風電站,四個直流換流站把整個張北地區的風電全部收集起來,統一到張北的換流站里,然后再通過特高壓交流送到華北主網。
線索2.虛擬同步機
虛擬同步機以先進同步逆變技術和慣性儲能單元為基礎,通過模擬同步發電機的本體模型、有功調頻以及無功調壓等特性,使新能源發電從運行機制及外特性上可與火電等同步發電機相比擬。
具備虛擬同步機功能的新能源電站
虛擬同步機將是今后大規模風電開發所必須具備的技術和裝備。使用虛擬同步機的原因在于,風電和光伏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諧波等都特別大,為了讓新能源發電能夠像常規機組如水電和火電機組那樣平滑、有慣性,所以在每一個風電機組或者在每一個風電場的接網口處都要進行虛擬同步機的相關改造。
線索3.海上風電
江蘇東臺海上風電場
江蘇東臺海上風電場,是國內第二個投運的220KV海上變電站平臺,裝機20萬千瓦,共有50臺風機。海上變電站平臺技術,目前我們國家可以實現自主研發,但是平臺上的設備,如GIS開關和變壓器還是來自于西門子。
線索4.電能替代
上面談到的都是電源側,那么在能源的生產側、消費側,情況如何呢?無可置疑,今后會有很多的電能替代,用電能替代燃油、替代燃煤等等,主要方向有交通、電氣化、鐵道、電動汽車等等。還有就是生產動力制造部門,包括冶金電爐等加熱部分,以及開采礦產業、鉆井等。
我國的電能替代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2016年完成電能替代項目4.1萬個,實現電量替代1030億度,占售電量的2.9%。2017年實現電量替代1150億度,占售電量的3%。有效拉動售電量增長。
線索5.鄉村再電氣化
十八大以來,我國已經完成村村通電、戶戶通電,后來又進一步實現了村村通動力電、井井通電。這就是為了鄉村的發展,不僅是簡單的照明、看電視,鄉村的工業發展、鄉村改造和電氣化等需要每一項都通動力電。
動力電的改造對鄉村電網投資巨大,由原來簡單的照明電到通動力電,整個鄉村的變電容量、變電距離和線路等全部更換。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現階段,在農業生產、農產品養殖、存儲等領域大力推廣大棚保溫、電烘干、電加工等電能替代技術,累計實施農業電排灌、電制茶、電烤煙、糧食烘干等替代項目4060個。
在鄉村地區冬季取暖,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空氣源熱泵、蓄熱式電暖氣、碳晶等電采暖技術,累計完成7600余個村、144萬戶居民“煤改電”改造任務。過去一戶一個冬季要燒4噸散燒煤,現在電采暖一戶用4000度電,不到2噸煤,能效提高一倍。
國家規劃提出,到2021年,電供暖面積要達到15億平方米,而截至2017年底,推廣電采暖面積僅約5億平方米。
線索6.北方鄉村電采暖設施
千萬不要小看鄉村的電采暖,北方地區電采暖首先要保證停電不停暖的措施,因為農村電網比城市電網的可靠性要差很多,并且一有故障就停好長時間,所以規定最長停電時間為16小時。在16個小時之中需滿足連續11小時維持室內18攝氏度供暖。
在這種要求下,設備里遠遠不止是電鍋爐和暖氣片,供暖還要靠蓄水罐,水泵也必須要有,停電了怎么辦呢?加一個儲能,儲能經過轉換開關,所以整套小設備就像麻雀一樣,五臟俱全,它才能保證一戶的正常采暖。
結論三:有人撐腰,再電氣化未來發展絕對不得了!
線索1.能源戰略國家大事政策支持
十九大明確,今后三年,我國發展要跨越的一大重要關口,就是要打好三大攻堅戰…
這三大攻堅戰其中有兩項就是再電氣化!
線索2. 再電氣化與“大云物移”融合
再電氣化必須與新的技術相融合!舉個車聯網的例子您就明白了,比如你把電動車開走了,你家的車位和充電樁都閑著,別人能不能共享?你可以把這件事交給車聯網,別人如果共享你的充電樁,車聯網會把差價打到你的賬戶上,再電氣化就要用到這些新的技術。
線索3.再電氣化期待新的商業模式
比如港口岸電上有集裝箱設備,要把常規的10kV或110kV的電力送到船上,船上的電力和頻率都跟岸上的不一樣,需要通過裝備送上去。這里有一個接口,在緊靠碼頭的位置往船上送電。這里就催生了一種商業模式!
以前船燒柴油來取電,平均每度電2.5元,在新的商業模式下,碼頭、港口從供電公司買商業用電,每度電0.85元,通過上面提到的設備輸送到船上,每度電1.5元。這種商業模式,可以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夠獲利,對于船主來說,現在的價格比燒油時要便宜得多;對于港口來說,港口一定有盈利;同時,電網公司也獲利了,因為多了一種商業渠道;最后就是政府獲利,因為會因此減輕港口城市的污染。所以,再電氣化需要呼喚新的商業模式。
線索4. 再電氣化催生新產業
比如做電動汽車的充電樁不賺錢,但有人把它做成了產業就賺錢了。例如這個案例:有人做了一個大的集裝箱,出來的每一個就是插頭,即充電槍,可以把分散的充電樁集中到一起,設備集中。
想到很多零部件廠家都說現在競爭太激烈,賣產品不賺錢,但是上面提到的這些案例都說明,如果你進入到服務的市場,產品價格低其實對你來說是個優勢,以最低的成本進入服務業。所以事情都分兩面性,看您怎么看了。
|